close

很快地小夏上學已經三個月,這學期即將結束。
這學期的結束,也代表小夏將由小班改升中班。
但是在這個中小混齡的班級是感覺不出差別的。
學校特別安排期末家長會,希望家長一定要來跟老師面對面瞭解孩子。
在和老師座談之前,執行長跟參加的家長分享一個主題:要怎麼幫孩子預備進入社會(21歲)的兩種能力?
我作了簡單的筆記,我覺得演講的內容很好,因此整理出來跟各位父母分享。

主題:要怎麼幫孩子預備進入社會的能力?
演講者:善美真幼稚園執行長 Belle
父母想要教出一個獨立自主,有正面力量,可以面對社會挫折的孩子,有兩點是必須每天去作的。
那就是視野跟態度。
先來談視野。視野是家長給予孩子的。視野表示看事情的角度,可以深,可以廣,甚至可以看見事件背後的意義。
但是家長要怎麼去作呢?首先家長要要求自己當個"有彈性"的人,不要太主觀就去阻止孩子。
也許你已經可以預見孩子作這件事情一定會失敗,但是不要太早去否定他,讓他去作,也許你會發現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沒看見或考慮到哪些部分。
孩子在七歲之前都沒有轉化能力,是思想單純且自我的,所以大人不要太拘泥,甚至跟孩子生氣。
譬如你氣他不吃青菜,兩個人僵持很久。孩子學到的反而不是要吃青菜本身,而是固執鑽死胡同。(這點我感同身受)
大人必須給孩子寬廣的視野,譬如假日就多往戶外走走,讓他多看多接觸自然的東西,不要只關在家裡。

視野其實跟感官相連,神經感官越發達,視野就越寬廣,也比較聰明。
我常覺得當父母要定下心來,不要太貪心。在孩子發展感官的階段(0-7歲),就照顧他的感官發展,讓他去動去發展四肢,增加神經突觸的分裂,而不是一直給他塞東西。而這個時期的孩子感官很敏銳,父母該給他好的發展環境,讓他可以發展的更好。
我舉出幾個環境的影響因素,像是
1.聲音:你知道為什麼金魚缸常常寫著不要拍打玻璃嗎?那是因為拍打的聲音,對金魚來說是高分貝的影響。身邊有初生嬰兒的或是幼兒的,更要注意聲音的刺激。像是吹風機跟吸塵器都是很吵雜的聲音。所以要保持安靜的環境,不要吵雜。聽覺會影響到語言跟音樂的能力發展,再更延伸一點,聽覺能力的極致發展是可以聽見別人的弦外之音。父母可以多帶孩子接觸大自然,聽聽大自然的聲音。多用自己的聲音唱歌給孩子聽,講話的音調要溫柔,溫暖有生命力。
2.觸覺:觸覺發展的最上層是自我覺,也就是人類最高的知覺,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觸覺沒有發展好的人作事情會一團混亂,判斷錯誤而且先後次序不分。父母可以讓孩子多接觸自然材質的東西,取代塑膠及人工作的玩具。
3.顏色:不要給孩子太強烈的顏色,那樣會將孩子的直覺能力抹殺掉。直覺能力就是可以看見事件背後的意義。父母跟孩子最好避免穿著黑色,深咖啡色的衣物,降量選溫暖的顏色,像是紅色,粉色。七歲前的孩子比較喜歡軟的材質,爸媽可以盡量少穿牛仔褲,多穿自然材質的衣物。
4.電視:電視給予的刺激太多,傳達到腦中的知識是死的。你要給孩子看到的連續劇精神,好動的孩子反而學到動手動腳的暴力行為。
(關於看電視這點,我是深受其害,也感同身受有機會跟大家分享。)

接下來談態度。
每個人面對事情的反應跟處理方法不同,而這就是態度。要怎麼樣建立正面的態度呢?我們分三個時期來談。
(一)0-7歲階段(敬虔與良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的人事物。這時期要讓孩子看見萬事萬物存在的價值跟位子。簡單的說就是用敬虔、良善的態度去面對他所接觸的一切。像是天邊的夕陽,你可以跟他說:天空的夕陽很美,讓他看見感受到夕陽的存在。

(二)7-14歲階段(愛與美):這時期的孩子開始對萬事萬物充滿興趣,你可以發現他眼睛發亮,對世界充滿熱情與驚奇。
這時期就是要讓他去感受去體會萬事萬物的美,看到美的地方,也對他們充滿興趣跟愛。就因為這樣的態度,才能對學習充滿熱情,喜歡每個科目。
父母可以更具體地去描述出美的感覺。像是天邊的夕陽是很美麗的紅色,那個紅色跟蘋果的紅色很像...。

(三)14-21歲階段(真理與責任):如果有前面兩個時期的培養,在這個時期孩子就會充滿理想,追求真理,對自己跟社會有責任感。而責任其實來自於背後的愛。就像父母對孩子的責任是來自於愛一樣。很多家裡做生意,小孩多的家庭都會教出這樣的小孩,因為孩子看見父母用心對家裡的付出工作及應對進退,所以學習。偏偏現代的父母都是坐辦公室打電腦,孩子無法感受到爸媽工作的辛苦,所以會建議各位家長多做家事讓(七歲前)孩子看到。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ly 的頭像
milly

天空下,我~飛翔!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