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爸媽冏很大討論的是爸爸(老公)不想回家。裡面有很多對夫妻現身說法,有的是因為無法面對囉嗦的老婆,有的是不想面對家裡緊張的婆媳關係,有的是不想面對哭鬧的孩子或者煩人的家事。很多的原因讓老公的不想回家,也很難對家裡等待的老婆說他的壓力何在? 因為怕傷害所以遲遲不敢開口,大概怕開口之後婚姻也就毀了吧?沒有人想背上這樣的罪名,所以乾脆就選擇逃避。能夠越慢回家,面對老婆的時間越少就好了。
其實我聽了很多個例子之後,發現最大的問題是進入婚姻及家庭的雙方對角色的調適不適應。 有的人不曉得該怎麼去當老公老婆?尤其又是跟公婆同住的,問題就越加複雜,不僅僅需要去適應生活及角色的改變,還要多去適應另一個家庭的成員要求與衝突,而那往往也是跟原生家庭價值觀或者習慣有很大差異的地方。
以家庭成員相處的問題來看,有時候不是對錯的問題,而是彼此的習慣不一樣。
像是婆婆那一輩覺得手洗衣服比較乾淨,就希望媳婦可以跟進,但時代再演變本來價值觀跟標準就會不一樣,光這個觀念的歧異就可以吵很久了。也難怪當兒子當老公的面對無解的爭執,只好選擇越晚回家越好。
另外就是家事的分攤問題。現在雙薪家庭很普遍,兩個人一起為家庭付出,當然所有的事情跟費用也希望可以一起分攤。通常女生的烹飪及家事能力會比男生好一點,如果老公願意作,即使他作的不好或者還得勞煩你收拾殘局,也請你多加鼓勵!因為他正往新時代男生邁進,願意動手就已經是很難得了。結果節目中很多老婆可能因為急著要把事情做好,所以忽略了先生的感受,反而以比較高標準的要求去責備先生要求先生,結果就是老婆越要求老公幫忙,老公不願意冒著再次被罵的風險,當然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