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補記三月初學校的期初家長會。
內容很棒,又很淺顯,我覺得應該要鞭策一下自己將內容整理出來。
希望可以跟為人父母的朋友分享。
我先將學校在演講中準備的參考資料打出來,在補上我演講中作的筆記。
希望這樣可以讓大家更了解內容,大家一起來學習當爸媽吧!
生命、學習與生活習慣態度相應之道~期初家長會。
演講者:顏于玲。 資料來源:善美真華德福幼稚園。
人在物質世界中成為有感覺的人,因而能通過吸收到的物質感覺的印象而豐富他的內在存在。
有兩種具有魔力的詞,可以指出孩子怎樣進入他與環境的關係中:模仿與榜樣。
...物質環境無論怎樣,都是由最寬廣的想像力感覺領會,搭不僅包括環繞孩子的那些物質感覺,也包括在孩子環境中發生的每件事。
魯道夫.史代納
一.零到七歲幼兒發展
從健康身心靈滋養談幼兒需要。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個很小的理論,也是每個父母的功課。
從零到七歲的生命體來看,又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來談。
身:肢體的協調性,並且增加靈巧的部分。透過四肢的發展,神經系統也會受到刺激。
心:發展意志、情感、思想。而面對世界的態度是敬虔、愛跟有責任的。
靈:內在自我期許和外在的我合而為一,讓天命潛能得到發展。
在過去十幾年的演講分享了很多,最近上成長班課程的時候,開始改變方式。
開始要求來上課的家長分享聽完課後回去做了什麼?畢竟最重要的是要活用知識阿!
良好的生活習慣跟態度,是父母做得到又可以刺激孩子發展的。
二.榜樣與模仿
幼兒對環境完全開放,並透過韻律來回應。模仿是外在世界和孩子內在意志結合,他看到什麼就做什麼,無法像大人般保持距離或無動於衷。
幼兒得到模仿機會自然跟隨內在意志行動,透過重複內在與外在韻律行動,逐漸成為習慣與生命態度。
相對之間培養出對成人世界的尊重與信任態度,是道德教育重要一步。
因而父母需滋養自我發展與教育,因榜樣包含責任義務,每位父母必須得到孩子的信任與尊重。
因為孩子會模仿,所以必須先談先檢視父母自己。父母會在無意識中影響了孩子,而孩子會因此而表現出來。
像是我小時候媽媽並沒有要求我做家事,但是我將媽媽做家事的情況模仿起來了,所以我也跟著會收拾會做家事。
不只是這個,連大人認真的態度也會影響到孩子。孩子跟在父母身邊,所以會看了父母的圖像去做。
三.模仿*內在意志*社會行為
模仿是個體內在意志模仿非教導而來,因而每一個模仿都是自我行動。
除此之外自我願意身心投入別的個體中,是我和你的體驗,我和我們之間的韻律,是積極社會行為發展,同時是自我發展與自我尊重。
模仿行動中軟化自我肯定,而又不會傷害自我尊重,自我得以發展又能發展社會行為,經驗自我與團體的一員。
理解所有的模仿都是自我意識的一種行動。孩子的內在意志力和外在世界產生連結,孩子每次模仿都是自我行為。孩子的感官是開放的,全然模仿所有的事情,包括大人的心態。
所有的模仿會逐漸形成習慣,變成生命的態度。
父母生了孩子,你對孩子的榜樣要有責任感意識,這是父母的責任跟義務。
模仿可以解決孩子的難題。這個世紀是自我意識最高漲的時代,在這麼過度自我膨脹的情況下,孩子有如何跟團體相處?跟社會相處的困境?
因此透過模仿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也了解他人的需要。
就像孩子因為洗彎媽媽,所以投入跟媽媽一樣的動作,那是因為孩子的我願意跟媽媽一樣。這樣的動作代表的就是社會行為發展的過程,自我行為的發展,還有對這世界產生的尊重和信任感。生命的安全感,除了父母給予的之外,還有社會所給予的。
這也是華德福教育的最終目的:成為一個自由之人!
四.三種模仿形式
看見馬上模仿、看見後稍後模仿、看見後慢慢成為。
1.看見馬上模仿。像是看見端午節老師家長在綁肉粽,小朋友就會想要參與,模仿大人的行動來幫忙。
2.稍後模仿。
通常會在遊戲中表現出來。所以自由遊戲很重要,透過遊戲之中可以得到自我完成。
3.逐漸模仿(潛移默化)。因為孩子被迫跟父母生活,所以也受父母的影響而學習。
就因為影響的時間很長,所以已經跟生命連結很深,會很難去改變。除非得再重新成長或再經歷一次生命歷程才有辦法改變。
五.良好生活現與態度
大人榜樣具有責任態度的模仿與圖像式引導生活技巧。
將心靈美德敬虔、愛、責任與良好生活習慣與態度連結。
良好生活習慣包括生活自理、工作、遊戲、學習..等主題。
良好生活習慣與態度需在重複韻律中養成,注意到每一件事預備與歸位的美感。
良好的生活習慣態度:
小班:敬虔。喜歡跟著父母做,喜歡動手做而且很認真地做。
中班:愛。好喜歡去做,眼神是有光芒的,會主動去想去做。
大班:責任。會比較主動去做。而且需要提醒的次數也越來越少,因為習慣和態度已與他的生命合而為一,會覺得自己能將事情完成是大哥哥大姊姊的長大行為。
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態度的養成都很困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地重複兩個重點:預備與歸位。
預備:例如刷牙習慣的養成。父母就必須將所有刷牙會用到的東西放在固定的位置,預先準備好!再用個快樂的方式引導他,讓他喜歡上刷牙這件事情。
並且要建立規律。刷牙洗臉的順序,開關水龍頭,弄濕毛巾...每個動作都必須要有固定同樣的順序,這樣孩子才能模仿。
歸位:一定要做到歸位,這樣才能讓孩子找得到東西。甚至孩子在習慣歸位之後也會做美化的工作。像是洗手後關水龍頭,也順便將洗手台附近清理乾淨。
為了孩子父母得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訂出順序作出榜樣。父母要有溫和又堅持的態度,多用圖像式的語言引導,少動嘴巴,帶著他去做。
父母身體力行做到了預備與歸位,孩子自然而然會成為一個心思冷靜、思考周慮,敬虔有美感,又細緻的人。
打完整理完文章的感想是:當父母的責任重大!一舉一動得注意!不過最讓我覺得困難的是生活自理的部分。因為我自己就沒辦法將預備跟歸位做得很好了!
還有情緒管理跟其他部分.....這樣要怎麼交孩子呢?不行!不能在這樣放縱下去,當爸媽要有決心阿!
- Apr 16 Thu 2009 10:32
『華德福』分享三月期初家長會的演講:生命、學習與生活習慣態度相應之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