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在轉台時瞥見這場演講,雖然沒有從頭聽到尾,卻覺得受用無窮。尤其是這句話「孩子不是父母親的希望,而父母親才是孩子的希望。」真的是很棒!簡單將這場演講中聽到的五個給父母建議整理出,希望給為人父母者參考。
如何打開孩子天才之門的鑰匙 / 盧蘇偉老師
一、作一個輕鬆的父母。
讓情緒不要受到孩子所困擾。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多半沒有耐心,應該多給孩子機會,也必須去調整父母的習慣及態度。有兩句話提供各位參考,「一個孩子不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什麼。」、「一個孩子做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對什麼。」有時候父母太過用力,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其實孩子的意願來自他成功的經驗。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掉很多的負面經驗,多給他鼓勵將有助於他勇往向前的力量。而未來的優勢能力也是在這種自信感覺中被引導出來。
心得:要給孩子機會幫忙家事,即使是打破碗或是幫倒忙也不要斥責他,要感謝他鼓勵她。
讓他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及成就感,就會更主動幫忙父母,讓父母輕鬆很多。
二、作一個會歡喜的父母。
珍惜每個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發自內心的去賞識孩子。也就是作一個笑的出來的父母。以前當檢察官時都會問那些犯罪的孩子為什麼犯錯,沒想到這樣反而是教導孩子說謊,讓她們把犯錯合理化。後來我將為什麼犯錯改變成犯錯後學到什麼?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因為父母及孩子的成長經驗越離越遠,所以如何和孩子溝通,取得一個良性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期待。
心得:老師提到的這點,給我很大的啟發。像他演講中提到的發考卷,通常父母都是先看成績,再來看錯哪裡?往往常陷入成績及只在乎錯誤的迷思中。忽略了孩子會什麼?從錯誤中學得什麼?未來的競爭力其實不在於成績高低,反而如果有獨特的能力才是優勢所在。他演講中提到一個整天只喜歡在教室陽台邊走來走去的男生,本來是師長的頭痛人物,結果十幾年後開高級轎車回母校。原來這項能力成為他的賺錢專長,只有他敢在超高樓曾從事鋼樑焊接的工作。
三、作一個會聽話的父母。
未來的成功將來自團隊的分工合作及信賴互動,因此互動的能力也將影響未來的競爭力。愛,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受心。也就是心裡的感受或是用心來感受,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心開始。也才能用心體會去傾聽孩子。
心得:當了父母之後,常常會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自以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忘記自己當小孩時的心情。我真的覺得當父母之後,要常常站在小孩的角色去想,這樣真的可以避免很多衝突及生氣。
四、作一個會講話的父母。
我常說我爸媽的名言:父母親不能為你做任何決定,一旦你做了決定,父母會全力支持你!父母必須保留一點彈性給孩子,讓孩子去做決定。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常不經意的使用暴力。可是今天怎麼對代孩子的,孩子也將學習去對待他人。所以不要做個粗暴的父母,學習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和孩子溝通。
心得:我還是強調身教及言教的重要。所以真的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因為在家裡就可以放鬆,先從自我要求開始,才有權利去要求孩子。
五、作一個會學習的父母。
在學習教育新知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及嘗試,真正的學習從自我了解開始。在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扮演什麼樣的父母親的過程後,心思就不會放在孩子的小地方上計較,而是放在更長遠的位置。知道孩子不是屬於父母的,我們只是陪伴孩子走這趟旅程,也在這個過程中更了解自己。
心得:我覺得當父母是個學習的好機會。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重新喚醒心中的那個孩子,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了解生命是多麼有趣的事,去探索自己想當個什麼樣的父母?用這樣的心情來陪伴孩子,孩子的犯錯或是叛逆就不再是這麼嚴重的事了。
結論、
孩子不是父母親的希望,而父母親才是孩子的希望。
心得: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我深刻認同父母不應該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上,希望他幫自己實現夢想。畢竟孩子他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人生及選擇,他並不是為父母而活的。反而父母更應該給孩子希望,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從父母那裡學習到人生的道理,學習自我了解及實現。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這樣的力量及希望,而這都是需要一直學習下去的。
如何打開孩子天才之門的鑰匙 / 盧蘇偉老師

一、作一個輕鬆的父母。
讓情緒不要受到孩子所困擾。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多半沒有耐心,應該多給孩子機會,也必須去調整父母的習慣及態度。有兩句話提供各位參考,「一個孩子不會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會什麼。」、「一個孩子做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作對什麼。」有時候父母太過用力,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其實孩子的意願來自他成功的經驗。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掉很多的負面經驗,多給他鼓勵將有助於他勇往向前的力量。而未來的優勢能力也是在這種自信感覺中被引導出來。
心得:要給孩子機會幫忙家事,即使是打破碗或是幫倒忙也不要斥責他,要感謝他鼓勵她。
讓他在參與的過程中得到快樂及成就感,就會更主動幫忙父母,讓父母輕鬆很多。
二、作一個會歡喜的父母。
珍惜每個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發自內心的去賞識孩子。也就是作一個笑的出來的父母。以前當檢察官時都會問那些犯罪的孩子為什麼犯錯,沒想到這樣反而是教導孩子說謊,讓她們把犯錯合理化。後來我將為什麼犯錯改變成犯錯後學到什麼?對自己有什麼幫助?因為父母及孩子的成長經驗越離越遠,所以如何和孩子溝通,取得一個良性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讓孩子了解父母的期待。
心得:老師提到的這點,給我很大的啟發。像他演講中提到的發考卷,通常父母都是先看成績,再來看錯哪裡?往往常陷入成績及只在乎錯誤的迷思中。忽略了孩子會什麼?從錯誤中學得什麼?未來的競爭力其實不在於成績高低,反而如果有獨特的能力才是優勢所在。他演講中提到一個整天只喜歡在教室陽台邊走來走去的男生,本來是師長的頭痛人物,結果十幾年後開高級轎車回母校。原來這項能力成為他的賺錢專長,只有他敢在超高樓曾從事鋼樑焊接的工作。
三、作一個會聽話的父母。
未來的成功將來自團隊的分工合作及信賴互動,因此互動的能力也將影響未來的競爭力。愛,這個字拆開來看,就是受心。也就是心裡的感受或是用心來感受,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要先從了解自己的心開始。也才能用心體會去傾聽孩子。
心得:當了父母之後,常常會犯了自以為是的毛病。自以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忘記自己當小孩時的心情。我真的覺得當父母之後,要常常站在小孩的角色去想,這樣真的可以避免很多衝突及生氣。
四、作一個會講話的父母。
我常說我爸媽的名言:父母親不能為你做任何決定,一旦你做了決定,父母會全力支持你!父母必須保留一點彈性給孩子,讓孩子去做決定。在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父母常不經意的使用暴力。可是今天怎麼對代孩子的,孩子也將學習去對待他人。所以不要做個粗暴的父母,學習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來和孩子溝通。
心得:我還是強調身教及言教的重要。所以真的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因為在家裡就可以放鬆,先從自我要求開始,才有權利去要求孩子。
五、作一個會學習的父母。
在學習教育新知的過程中不斷調整及嘗試,真正的學習從自我了解開始。在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扮演什麼樣的父母親的過程後,心思就不會放在孩子的小地方上計較,而是放在更長遠的位置。知道孩子不是屬於父母的,我們只是陪伴孩子走這趟旅程,也在這個過程中更了解自己。
心得:我覺得當父母是個學習的好機會。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重新喚醒心中的那個孩子,了解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了解生命是多麼有趣的事,去探索自己想當個什麼樣的父母?用這樣的心情來陪伴孩子,孩子的犯錯或是叛逆就不再是這麼嚴重的事了。
結論、
孩子不是父母親的希望,而父母親才是孩子的希望。
心得: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我深刻認同父母不應該將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孩子上,希望他幫自己實現夢想。畢竟孩子他是獨立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人生及選擇,他並不是為父母而活的。反而父母更應該給孩子希望,讓他在成長過程中從父母那裡學習到人生的道理,學習自我了解及實現。我希望自己能給孩子這樣的力量及希望,而這都是需要一直學習下去的。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