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演講:豐樂托兒所—兒童健康照護系列講座【『痛』是成長過程中必須經歷的 】
主講人:許姿妙醫師
講座介紹:
「痛是生命覺中最極至的表現。適度的痛苦會發展生命覺,對將來自身健康的照護有關鍵性的幫助;過度的痛苦則會產生童年創傷,而造成將來成年後病痛不斷」如何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歷『適度』的痛苦與勞累,發展出良好的生命覺,是幼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課題。
豐樂托兒所在兒童健康照護主題中,擬邀請這專業領域中全心全力投入研究與實踐的學者專家工作者,與家長、老師與同學,面對面分享生命的經驗與智慧。本次邀請駐校醫師許姿妙醫師蒞校演講,是希望豐樂的家長參加這一系列講座後,能夠找到陪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的最佳方式,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伙伴。所以豐樂殷切的盼望您能參與本次的活動,讓我們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希望透過許醫師精闢獨到的醫學觀點,能夠帶領聽眾走進正確的教養態度、明白「健康與教育」的正確因果。
訊息官方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fengle-school2009/article?mid=2458&prev=2460&next=2457


講師介紹:

許姿妙 醫師
中醫師臨床20年
國際人智醫學醫師訓練
國際華德福幼教師資訓練
豐樂華德福托兒所駐校醫師



聯絡資料:

豐樂華德福實驗教育機構‧托兒所
地址:台中市文心南五路346號
電話:04-2381-8886
傳真:04-2380-8889
Email:fromlove.kids@gmail.com





*** *** *** ***

聽講之後的簡單整理:(作者為 LU....我老公)

1.人智學的十二感官覺知(12 senses):
低階(身/0~7歲)─觸覺、生命覺、動覺、平衡覺;
中階(心/7~14歲)─嗅覺、味覺、視覺、溫度覺;
高階(腦/14~21歲)─聽覺、語言覺、思想覺、自我覺。

2.痛覺:痛苦是成長必須經歷的,痛覺需要發展出來;痛覺會引發生命覺,而生命覺是身體的警告系統。

痛:分成勞累和疼痛。而疼痛又分成:生理(受傷)和心理(產生悲憫之心、良知)。

(以下為舉例說明與分析)

3.有一個孩子的痛覺沒有發展出來,父母親回家發現他拿自己的手去讓蠟燭的火燒,但是他不會感覺疼痛,不知道要把手拿開,不會保護自己,所以他很容易受傷。沒有發展出生命覺的孩子,就非常需要保護。

4.吹冷氣會影響溫度覺。現在的人一出生就吹冷氣(因為出生的地方是產房、之後就轉到嬰兒室,都是吹冷氣的地方),其實冷氣是寒氣,這樣會讓孩子在一出生之後就被寒氣包圍侵犯,所以孩子的身體立刻就要保護自己,必須縮起來保暖,才會引發先天性心臟病。西醫找不出先天性心臟病的原因,其實那是冷氣的關係。人們講:有六月天,無六月嬰。我們遇到熱就會排汗,這是身體的正常反應,一年之中我們大約有六個月都在排汗,而排汗其實就是排毒散熱,對身體是好的、也是正常的,雖然是不舒服的。相對的,我們一年約有另外六個月都不排汗,所以那樣不好,我們就需要運動,因為運動才能讓身體排汗。所以睡覺的時候不要吹冷氣,因為我們睡覺的時候不會運動,如果又吹冷氣,就不會排汗,結果冷氣這種寒氣容易侵入身體,對健康是很不好的。

5.生病看中醫吃中藥,可是中藥很苦,孩子們都不愛吃。但是在豐樂托兒所,病童在同學們的鼓勵支持下吞下中藥,就會有內在成就感。事實上,生病就是要讓我們學習約束自己,要培養自己的耐性,發展出自己的良知。因為我們必須有耐心,等待身體恢復,生病才會痊癒。我們會在生病的過程中,得到利益,發展意識。如果我們生病都要跳過這些痛苦的階段,用藥物讓自己舒服,不經歷這些成長,那疾病就會用更邪惡的方式、例如酸麻痛等,以反彈被抑制的情況,用其他方式展現出來。(後面還會提到這些反彈的情況)

6.發燒:父母親都捨不得孩子發燒的痛苦,於是強力用藥去抑制發燒,這樣孩子就沒有經歷這些痛苦的生病過程。

7.異位性皮膚炎:(很多張臨床照片的幻燈片)

(1)幼兒期的反彈:幼兒有異位性皮膚炎,父母親看了受不了,就去皮膚科用了類固醇,等改善之後停掉類固醇,結果引起類固醇的反彈效應,反而變得更嚴重。追根究底地探討幼兒過敏的原因,原來是媽媽喜歡吃炸雞排,又因為住在海邊,就經常給幼兒吃海產,造成幼兒過敏很厲害。也有人的體質或身體發育不好,於是經常生病,生病就用抗生素或消炎藥退熱塞劑,結果引起過敏,但癢其實比痛還難過。

另一個例子是幼兒乾癬,用類固醇治療,等改善後停藥,結果引起類固醇反彈效應,反而更嚴重,但堅持不用類固醇,用其他方式治療,經過六個月,終於好了。這個孩子最後一次皮膚發作的時候,是用高燒與發玫瑰疹來發作。玫瑰疹不需要特別治療就可以好。

有一些腸病毒的病人,會住院打消炎藥治療,但消炎藥與抗生素都是中醫講的極寒藥物,結果身體想要自癒,於是就用發燒的方式來對抗極寒藥物。

(2)青少年的反彈:用類固醇用久了,就會皮膚加深、產生老人般的皮膚紋路,照片看起來很恐怖,年輕人看起來簡直就是老人。所以類固醇不是不能用,是可以急用,但是不能用在慢性病長期使用。

8.外在環境:不正常地對待孩子,會讓孩子產生病痛,這種mistreatment或abuse的情況,如果發生在7歲以內,會藏在身體裡面,在長大之後,不定時地被引爆。

mistreatment/abuse有下列十種:
(1)貶抑
(2)打罵:會破壞孩子對界限的認知,例如小時候被打,他以為父母親打他是應該的,以後他就會以為打年紀比較小或者強欺弱也是可以的,這樣就沒有界限,長大以後會被抓去坐牢。
(3)打頭:打頭很容易產生憂鬱症。
(4)父母爭吵:父母在孩子面前要維持甜蜜幸福的形象,不要被孩子看到父母爭吵。例如有個乾癬病人來門診,我發現病人有睡不著覺的問題,可是睡眠很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免疫系統,而乾癬跟免疫系統有關。為什麼病人睡不著?原來是病人小時候父母常吵架,於是病人小時候就不敢睡著,很怕一覺睡起來之後,爭吵的父母都不見了。因此就養成不能放心睡覺的習慣,自然也就一直都睡不好了。
(5)甩巴掌
(6)背叛:答應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沒有做到,就要說對不起。
(7)恥笑:有時候大人以為是幽默感,但其實小孩子聽起來是被恥笑。
(8)生理接觸:只要是孩子不喜歡的,任何身體接觸都算。
(9)不尊重:童年創傷就像地雷,以後遇到類似事件發生的時候,就會爆發!立刻回到當年的感覺,於是不經思考,脾氣風暴就爆發出來。但其實那個感覺只有自己才能體會,所以別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解決方式就是自己要靜坐或做思想訓練。靜坐可以讓自己想到小時候經歷的事件;思想訓練則是讓自己會思考,知道那是以前的我,不是現在的我,現在的我多了思考,因此當我遇到我的宿命的時候,我有能力承擔。所以,發展思考很重要,才能讓人不會一直難過。如果夫妻相處的時候,一方發現另一方有這種突然爆發的情況,很可能就是這種情形,要去探討原因,聊一聊、談一談。不然就請另一方來上成長課程,也能幫助改變。
(10)忽略、冷落、遺棄:例如家長以前曾經有被冷落的經驗,結果到學校發現老師把他的孩子放在另一個角落吃東西,而沒有跟其他同學一起玩,結果家長就爆發脾氣了,很生氣,但是老師不知道家長為什麼要這麼生氣。原來家長以為老師故意冷落了他的孩子,而他自己就有這種幼年被冷落的經驗,所以就非常生氣。經過溝通,才知道原來是這個孩子因為肚子餓,所以老師讓他在旁邊吃一下東西,也避免影響其他孩子遊戲,其實大家都沒有錯,但是因為家長有這樣的經驗,於是就變成地雷,突然就爆發出來。

*** *** *** ***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ly 的頭像
milly

天空下,我~飛翔!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