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感觸,昨天我自己一個人趕回台中看診。
在享用午餐的時候,剛好我面對的牆面是一大片結食累累的番茄。
店家是要強調他用的食材有多新鮮,但我想的是另一件事情。
因為我看見圖片上的番茄有的紅有的綠,有的甚至還被蜜蜂叮一個凹。
一樣的一串番茄,同樣的養分、水分、陽光與空氣,結果長出來的番茄卻是個個都不一樣。
我忘記拍番茄的圖片,所以拿上周兒童節跟公婆訪友意外看到的樹葡萄照片。
每個孩子也跟這些水果一樣,他有他獨特的樣子,不是你給他同樣的教法,一樣的要求,他就會在你指定的時間熟成,甚至長成一樣的大小。
有的果實比較早熟,所以他可以根據這些滋養去達成大人的期盼。
但有的果實比較晚熟,他需要一些時間等待,但也需要一樣的滋養,他才可以達成目標。
而有的果實在成長過程中出現錯誤,雖然他的外表有點受損,但他還是可以長成有營養的果實的。
有時候大人太過挑剔,其實我自己也會。買菜的時候,看見那個有點醜醜的,就不選擇他。
但孩子也跟這些蔬果一樣,雖然有時候會犯錯,但要學著去看見他的內涵,給他機會而不是放棄他。
所以上次跟教小學低年級的朋友聊,他說師訓的老師建議它們要去看見孩子的不一樣,懂得去欣賞孩子。
像是連連看,他說有一個小朋友很喜歡在旁邊畫裝飾圖案,師訓的老師要這些老師想想這樣的孩子不是很有創意嗎?
會寫題目,又有自己的創意,為什麼一定要用尺畫的直直的才算標準答案呢?
也許老師太過要求紀律與嚴謹,所以很容易將孩子的錯誤放大來看,也許老師的用心良苦,但孩子還小他感受到了嗎?
如果又不小心遇見那種只看分數的家長,那一定會被處罰的很慘的,老是這樣被負面的處理,孩子的熱情可是會被磨光的。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他有他的步調及時間,家長要多花點心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才能夠陪著孩子一起面對未來的路。
最近我發現我們家小夏哥哥的國語作業簿連拿好幾個優。
其實我根本不太管他寫字,只是要求他作業簿的字要寫正確。至於老師的評等我根本不在乎。
結果他問我說:媽媽,甚麼是優? 我說:優,是最好的。他跟我說他很喜歡優,所以希望每次都可以拿到優。
我想是他漸漸感受到"優"這個評等對他的意義,所以他是發自內心地希望自己可以達到,這也許是他的自我要求。
如果今天是用強迫的方式要求孩子達到,那就少了一股內趨的力量,因為他不是為了自己,他是因為大人才去作的。
昨天他忘記拿作業本回家,難過的自責偷偷掉淚,我跟他說哭可以,但還是得解決問題。我跟小夏哥哥說媽媽在連絡本跟老師說明天補寫!你不要難過。
結果今天接他下課,剛好遇見老師,老師說補寫就好!老師不會懲罰乖小孩的。
小夏哥哥是個比較晚熟的孩子,在求學的過程有許多需要摸索調整的地方。
謝謝老師給他的包容,我相信給他點時間,他會漸入佳境的。
等待,也是當父母必修的一門功課。孩子有他自己的步調與時間表,勉強不來的,而這是我昨天看見番茄時突然有的感觸。
當父母的還是要繼續用愛與包容去滋養孩子,接受孩子的不一樣,而這就是他們自己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