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冷水煮青蛙,講我所擔心的現況。這一篇我想談談表面的風平浪靜。
因為我直到今年才有深刻的體悟。
尤其是在我自己的孩子身上得到印證。
如果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會有印象我兒子在小一開學初期說了:我要變壞!
去年我有想過他為什麼想要改變?但是我並沒有將原因在更往回推進。
今年看過幾個同樣理念出來的孩子後,我突然有這樣的感觸。
兒子的情緒發洩及變壞宣言,其實是因為過去的影響。
兒子過去的我很習慣這樣的氛圍,當然我也是個過於嚴格管教的媽媽。
所以小夏哥哥很習慣接受指令,雖然偶爾搗蛋,但是他的"我"還不清楚。
他以為每個人都得一樣,得聽爸爸媽媽老師的話,不聽話會有處罰的事情發生。
所以他理所當然的接受每個人都是乖小孩,都得學會分享,都得聽話。
而那些在幼稚園時期比較早醒的孩子,他懂得鑽漏洞看臉色,搗蛋的老是讓老師傷腦筋的孩子,則被定義成不聽話常被處罰的孩子。
所以我兒子理所當然的要當讓大家愛的"乖小孩"。
結果這樣的乖小孩,在小一的時候受到刺激,他看見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班上的小朋友有乖的,有調皮的,也有乖又調皮的。可是他覺得調皮的孩子沒被施予所謂的不好的處罰,而且他總是笑得很開心!
於是我家小夏哥哥開始有機會去思考他要當甚麼樣的孩子?所以他決定變壞,因為他以為的壞孩子很開心。
我不曉得你心目中對於乖小孩的定義是什麼呢?
聽話,守規矩,不吵鬧,沒有自己的聲音嗎?
如果今天我還是讓他留在一樣的環境中,他沒機會去內省思考,也沒有機會讓他的"我"長出來。
他會繼續用幼稚園學到的經驗來面對他的小一,繼續沒聲音,繼續遵守規定,因為只有這樣才是對的,安全的。
可是孩子沒機會看到每個人的不一樣,他根據老師父母的標準來看待他身邊的人事物。
所以比較不懂得看臉色的孩子,總是讓老師看到他欺負人回手打人。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處罰成為老師的眼中釘。
而沿襲過去的經驗,他會覺得被處罰是合理的,這種事情需要跟爸爸媽媽講嗎?他其實還搞不清楚狀況,要叫孩子怎麼有條理敘述,甚至跟爸媽求救呢?
就因為看見每個人的不一樣,所以才有機會去學習去看見每個不同的面。
因此到小一下學期我才漸漸地了解為什麼小一學那麼多課程?重點是都是外面的老師,而非學校老師兼任。
因為孩子透過多方面的接觸與觀察,可以慢慢發現興趣在哪裡?導師也不可能作到面面俱到,但是他透過其他課程老師課程的進行來觀察孩子。
從不帶課本回家,不帶作業回家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到的就是學習困難的問題。
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不用表達,安靜就等於乖的氛圍,那父母就更不知道他其實需要幫忙。
譬如寫字握筆的姿勢,還有對於學習的態度,甚至專注力及學習熱誠,這個是最難的部分。學習問題越慢發現,越要花更多時間去矯正。
我會建議大家重視一下寫字這件事情!尤其握筆姿勢。那會影響孩子未來寫字的速度。
得面對現實的是我們是中國人,中國的文字跟歐洲不一樣,所以需要大量的字彙累積才有辦法閱讀寫作。
請問三天一個字的速度,你覺得國小畢業的時候閱讀寫作都會沒問題嗎?我相信有人會沒問題,那是因為他有閱讀的習慣,所以從閱讀累積字彙。
表達能力跟作文能力也不是一天養成的。這也是我們文字比其他文化難的原因。
每個理想應該要兼顧社會文化,而不是全盤接收只貶抑自我的文化。
所以當爸媽的不要為了自己孩子乖而高興,你要去看見孩子真實的面貌,是被過分壓抑要求了?還是他壓根沒想過這樣是不合理的。
孩子有意見是好的,雖然一開始很不舒服,甚至會覺得有點棘手,不過那是他的我開始發聲。
要自己的孩子成為甚麼樣的人?在那之前父母也得要求自己經歷過。我想這樣才算以身作則吧?
- Feb 22 Tue 2011 20:41
[發牢騷]表面的風平浪靜其實不平靜。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