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與書的定義。
利用春節的時間上網觀看這部印度的電影。
之前在youtube看過幾個經典片段後,就覺得印象深刻!
看過之後,就覺得這部電影非常棒!再多看幾次後,更是覺得電影裡有很多理念跟華德福接近。
三個男主角各有他的成長背景與所背負的壓力。
在主流價值觀主導的情況下,只有拼命讀書擠進第一志願當工程師,才有辦法改變貧窮的階級宿命。
而這是劇中兩位主角的父母一直要求孩子的,因為擁有錢才是成功!
連學校的院長也是用這樣的態度來對待學生,甚至深知學生所面臨的壓力,而挾學歷來逼迫學生接受。
片中有提到三個自殺的情節,很有趣的是主角給自殺下的註解是"謀殺"。
學校,學長,家長,可以說是權威的代表。
為了維持權威與階級的差異,學長在新生住宿的第一天就無所不用其極地整新生。甚至院長也是用恐嚇現實的言論來告誡新生。
新生,就得當個聽話沒聲音的學生!從小聽家長的話,到學校也得聽學長跟老師的話。
因為家人生病,延誤作品交出,恐怕沒有辦法拿到畢業證書的學生,選擇上吊自殺!
不想當工程師的院長兒子選擇跳火車自殺!
甚至主角被院長逼迫作出無退路的選擇時,他選擇跳樓自殺。
自殺!是因為身邊沒有給他其他選擇!他不能當他自己,得為別人而活為別人的人生負責,所以他覺得人生無意義不如一走了之。
自殺,也許這是權威代表沒想到的反應。因為權威早已習慣用逼迫的方式讓所有人就範順從,從沒想到會有人寧死而不屈!
那位跳樓的主角,從小就背負著家族的期待。媽媽的嘮叨抱怨,姐姐沒嫁妝嫁不掉,爸爸久病臥床...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他翻身。
擺脫貧窮的門票就是拿到最高學府的畢業證書!那是進入工作得到高薪的保證書!
結果院長就是用這一點來壓迫他作出選擇,要學歷還是朋友?當他放下一切,包含自己的生命後。他得到重生!
因為這些過多的期待與壓力,讓他看不見自己。也因為他自殺這件事情,讓他的家人意識到孩子活著是最好的幸福。
放下這一切的,包含他以為最關鍵的學歷,結果他清楚地了解他擁有甚麼?也因為他這樣的態度,讓他贏得了第一份工作機會。
這部片子在感情的著墨上也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其中一位主角他熱愛攝影,可是爸爸覺得當工程師比較有前途。雖然他有夢想有熱情,但他不敢去打破父母的夢想。後來他拿著錄取信去跟爸爸懇談的那一段很感人。因為他的父母了解到它們希望孩子可以快樂的活著,那比賺更多錢的工程師文憑重要。他們會希望孩子當工程師,是因為工程師的經濟狀況比較好,這樣孩子就可以擺脫貧窮。
三位男主角彼此的友情,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件中考驗並且重新看見被淬鍊的部分。有歡笑,有淚水,還有彼此加油打氣互相扶持的感情。
這樣的友情是很深刻的!具有生命的能量,因為彼此互相信任,所以激盪出更多生命的組曲。
很有趣的是他跟女主角相遇的部分,因為他幫助女主角看見在愛情裡重要的是甚麼?未婚夫買貴重的東西給他,表示愛他嗎?不!他其實只是愛炫耀他的價格。一個人的價值並不是由他所佩帶的價格來決定。一支舊表,雖然沒有好的價格。但他對女主角來說是價值連城的。因為那是無法用價格標示的母女感情與回憶。
主要男主角R的表現,我覺得是最華德福的。
因為他的出身微薄,但是他熱愛學習,所以才頂替莊園的兒子走進學校。
對他來說學習是要有熱情的,而不是死背填鴨。是熱愛學習的心吸引他走進學校。
因此他在影片中展現很多動手作的部分,我覺得這就是華德福強調的透過手作而帶入意志力。
他的思考很靈活,所以他總是有很多問題。而且他也總是去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他對生命充滿熱情,勇於去發問去挑戰,甚至以這樣的態度影響了兩位朋友。
雖然他創造最高文憑及第一名的成績,但那些卻不屬於他!只屬於莊園兒子的名字。
而他帶得走的是他自身學來的能力。而那些生命經歷與學習是無法用價值與價格來衡量的。
這跟華德福學校強調"帶得走的能力"很接近。
我覺得真正的自由,要心靈得以自由。
如果可以持續點燃生命的熱情,那才是照亮生命最好的方式。
當父母的得回歸本質去想想,不要把自己的夢想強壓在孩子身上。孩子跟我們是不一樣的個體,他有他自己的生命任務與藍圖。
要尊重彼此的差異,接受他包容他,家庭的根本不就是從愛出發嗎?
有機會可以上網找找這個片子!真的很棒!
在忙碌於生活之餘,有空也停下來想想自己是不是背離夢想的初衷太遠?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