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衛生署統計,乳癌已成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第一位,以及女性癌症死亡第四位,專家預估,今年新增的乳癌患者將可能突破6000人大關。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目前每年新增約5000多名乳癌患者,但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飲食西化等因素,患者逐年增加,也有年輕化趨勢。他曾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19歲少女。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再視病情輔以化學、放射線與荷爾蒙治療。多數患者切除腫瘤後,或乳房全切除、腋下淋巴結切除後,在患側的手臂會有淋巴性水腫、手臂發麻、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為指導患者如何作術後手臂復健、衛生署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昨日推出最新衛教光碟,同時充分提供乳癌治療期間各種照護的說明。
29歲的病友徐小姐昨天則鼓勵病友,「千萬不要害怕治療!」她在28歲那年,發現自己左側乳房有惡性腫瘤,乳頭有異常分泌物的情形已有一、兩年,起先以為是濕疹,或常抱小朋友摩擦到胸部造成的,看皮膚科和婦產科都未好轉,最後才查出是乳癌。徐小姐說,當時她的兒子才一歲左右,原本也很震驚難過,但正因為已結婚生子、反而激勵自己要積極接受治療。已接受乳房全切除且立即重建的她,形容自己身上多處傷口,「就像壞掉的洋娃娃,但能活著真的很好」!現在同時擔任乳癌病友服務志工,關懷鼓勵更多女性朋友。
張金堅也提醒,女性朋友20歲以後,應該每個月做乳房自我檢查;30歲後,每年找乳房專科醫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可至各醫療院所,或乳癌防治基金會(02-2392-4115)洽詢索取。
「綻放生命之花 活出光采未來」乳癌治療期間多媒體衛教光碟 滿足病友資訊需求(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青少年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