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病友術後復健 衛教光碟 免費提供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記者田瑞華/台北報導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衛生署統計,乳癌已成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第一位,以及女性癌症死亡第四位,專家預估,今年新增的乳癌患者將可能突破6000人大關。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目前每年新增約5000多名乳癌患者,但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飲食西化等因素,患者逐年增加,也有年輕化趨勢。他曾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19歲少女。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再視病情輔以化學、放射線與荷爾蒙治療。多數患者切除腫瘤後,或乳房全切除、腋下淋巴結切除後,在患側的手臂會有淋巴性水腫、手臂發麻、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為指導患者如何作術後手臂復健、衛生署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昨日推出最新衛教光碟,同時充分提供乳癌治療期間各種照護的說明。

29歲的病友徐小姐昨天則鼓勵病友,「千萬不要害怕治療!」她在28歲那年,發現自己左側乳房有惡性腫瘤,乳頭有異常分泌物的情形已有一、兩年,起先以為是濕疹,或常抱小朋友摩擦到胸部造成的,看皮膚科和婦產科都未好轉,最後才查出是乳癌。徐小姐說,當時她的兒子才一歲左右,原本也很震驚難過,但正因為已結婚生子、反而激勵自己要積極接受治療。已接受乳房全切除且立即重建的她,形容自己身上多處傷口,「就像壞掉的洋娃娃,但能活著真的很好」!現在同時擔任乳癌病友服務志工,關懷鼓勵更多女性朋友。

張金堅也提醒,女性朋友20歲以後,應該每個月做乳房自我檢查;30歲後,每年找乳房專科醫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可至各醫療院所,或乳癌防治基金會(02-2392-4115)洽詢索取。


 「綻放生命之花 活出光采未來」乳癌治療期間多媒體衛教光碟 滿足病友資訊需求(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青少年網站)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沒想到這次的副作用讓我有想認輸的感覺
因為他是種慢性侵蝕..
除了全身骨頭及關節酸痛外..
還有四肢及末稍關節的水腫..
常常感覺小腿吊了好幾公斤的沙袋..舉步維艱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

這次化療是我媽媽跟我一起去的..
從離家工作之後,我們幾乎很少有一起出遊的機會。
沒想到會是因為我生病,而讓我們母女再有機會同遊台北城。
唉..人生的變化就是這樣,誰知道下一步會如何呢?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這種天氣真的是熱斃了..
這時候如果能有涼涼的風及水,感覺有多棒阿。
於是我們就帶了兩個小朋友出去逛逛了。
這次出發的目的地是內灣。
說實話我們已經不太喜歡去這裡了,因為我們覺得內灣的純樸早已變調。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次化療將因為FISH報告的結果而改變藥物,
如果報告的結果是不好的,
醫生建議我接下來三次的化療藥物採用賀癌平‧
如果報告的結果是好的,
醫生建議我剩下三次的化療藥物採用歐洲紫衫醇‧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