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據衛生署統計,乳癌已成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第一位,以及女性癌症死亡第四位,專家預估,今年新增的乳癌患者將可能突破6000人大關。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目前每年新增約5000多名乳癌患者,但隨著國人生活習慣改變、飲食西化等因素,患者逐年增加,也有年輕化趨勢。他曾遇過最年輕的患者是19歲少女。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再視病情輔以化學、放射線與荷爾蒙治療。多數患者切除腫瘤後,或乳房全切除、腋下淋巴結切除後,在患側的手臂會有淋巴性水腫、手臂發麻、肩關節活動受限等問題。為指導患者如何作術後手臂復健、衛生署與乳癌防治基金會昨日推出最新衛教光碟,同時充分提供乳癌治療期間各種照護的說明。
29歲的病友徐小姐昨天則鼓勵病友,「千萬不要害怕治療!」她在28歲那年,發現自己左側乳房有惡性腫瘤,乳頭有異常分泌物的情形已有一、兩年,起先以為是濕疹,或常抱小朋友摩擦到胸部造成的,看皮膚科和婦產科都未好轉,最後才查出是乳癌。徐小姐說,當時她的兒子才一歲左右,原本也很震驚難過,但正因為已結婚生子、反而激勵自己要積極接受治療。已接受乳房全切除且立即重建的她,形容自己身上多處傷口,「就像壞掉的洋娃娃,但能活著真的很好」!現在同時擔任乳癌病友服務志工,關懷鼓勵更多女性朋友。
張金堅也提醒,女性朋友20歲以後,應該每個月做乳房自我檢查;30歲後,每年找乳房專科醫師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民眾可至各醫療院所,或乳癌防治基金會(02-2392-4115)洽詢索取。
「綻放生命之花 活出光采未來」乳癌治療期間多媒體衛教光碟 滿足病友資訊需求(資料來源:國民健康局青少年網站)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型態改變、飲食習慣逐漸西化,乳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根據衛生署92年癌症登記及94年死因統計資料顯示,乳癌已躍升為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第1位及女性癌症死亡第4位,是婦女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治療乳癌,仍以手術為最主要的方式,再視病情輔以化學治療、放射線及荷爾蒙治療;而乳房手術會視病情,進行腫瘤切除或乳房全切除及腋下淋巴結切除,多數病患手術後常因患側手臂淋巴性水腫、手臂發麻、肩關節活動受限等身體症狀,而感到困擾,這些症狀亦可能會影響病患返家後的日常身體活動功能及生活品質。
手臂復健是乳癌治療中重要的一環,有系統的手臂復健運動指導,除了可以增進肩關節活動功能及肌力外,更可盡快恢復獨立生活作息;本次發行的光碟中,手臂復健即是重要內容之一,除實際示範各項運動的分解動作外,病患可依需要點選播放,不因時間與空間而使學習受限。除手臂復健運動外,亦針對乳癌治療期間的各項照護知識,如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飲食等,提供完整且充足的說明。國民健康局趙坤郁副局長表示,全片光碟以多媒體方式製作,讓病患以輕鬆易懂方式學習照護資訊。此外,為服務位居偏遠或家庭電腦設備較不普及的乳癌病友,則依光碟內容另外製作衛教手冊,讓身處各地的病友及家屬都能同步獲得正確資訊。
國民健康局趙坤郁副局長進一步表示,此衛教光碟及手冊,已安排藉由醫療院所通路免費贈送給治療期間的乳癌病友,也呼籲病友及家屬能多加利用,讓這些活潑且專業的衛教內容,陪伴每一位乳癌病友平安度過這段抗癌路。欲索取衛教光碟或手冊者,請洽目前就醫之醫療院所或財團法人乳癌防治基金會02-23924115。
國內首部專屬乳癌患者術後復健的復健操影片問世了!國內每年約有四千多名女性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術後面臨局部疼痛、刺痛等副作用,事實上,只要每天規律進行伸展操、復健操,即能減少併發症發生;而對於術後化療所引發的掉髮、嘔吐、噁心等問題,隨著微脂體技術的發展,「少」奶奶們的術後生活品質也大幅提升。
在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及向日葵關懷聯誼會與台灣東陽藥品等單位攜手努力下,國內首部專屬乳癌患者術後復健操影片於7月27日問世,由長庚乳癌專業護理師擔綱演出,親自示範乳癌術後的各項復健動作;遊歷各國參加過許多不同乳癌醫學會議的侯明鋒理事長表示,這片光碟不論就完整性、專業性、精緻度等,皆是一時之選,對乳癌患者而言,會是學習復健的最佳示範教材。
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切除手術後,術後最大的副作用世局部疼痛和刺痛;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表示,這套復健操著重在手臂基本伸展運動,在柔和音樂之下,循序漸進地練習,就能輕鬆地完成某些伸展角度,對於接受切除手術的乳癌患者來說,助益頗大,只要每天定時練習,就能緩和傷口疼痛,避免術後淋巴水腫,減少與手術有關的各種併發症,早日恢復正常活動。
那麼術後多久能開始練習復健操呢?陳訓徹表示,乳房切除手術的第一週,縱使引流管尚未拔除,只要不影響引流管的使用,患者即可開始練習一些基礎與上臂及手掌的伸展運動,但記住角度最好不要超過30度;術後第二週,傷口比較不痛,在避免手臂傷口受到感染的前提下,可參照光碟片中的示範動作,勤加練習,平均每天維持10至15分鐘的復健運動,持續一、兩個月,約有九成五病患的手臂能夠做一些抓背、梳頭等動作;至於接受淋巴清除的病患,則因症狀較嚴重,需持之以恆,養成每天定時伸展復健的習慣。
目前國內每年約新增三千名乳癌患者,但隨著治療技術已臻成熟,治癒率或存活率皆大為提升;陳訓徹呼籲,萬一罹患了乳癌,只要保持積極正面的想法,儘速尋求正確的診治,術後每天依照復健光碟片的各項伸展動作勤加練習,並按時回診,接受化療,如此即能得到最佳的治療成效,也可望維護生命的尊嚴及生活的品質。
若患者或是家屬需要乳癌術後復健光碟,可直撥0800-707-080免付費專線,將由專人提供諮詢與服務;或前往www.totcare.com.tw也可搜尋到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