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其實到現在為止,我都還在思考當初選擇體制內教育的路對不對?
很多人會以結果來論斷之前的選擇是否正確?我時時在思索這個問題,也在回歸體制學校後再三地被家人提出來質疑?

坦白說我得承認對新手爸媽而言,為孩子作出選擇是一個壓力,也是出於愛。
偏偏成長這一條路,不只孩子得跌跌撞撞地學習長大,當父母的也是一路陪著學習成長。
而這是一條不歸路,一條不曉得會通向何方的道路?

市面上有很多教養的書籍與專家,每個派別理論都有一套足以說服你的理由,讓你相信這樣帶著孩子就對了!
但偏偏在這個世界上與孩子相處最久,最了解孩子的應該是當父母的我們才對。
為什麼我們不去花時間了解孩子,陪伴孩子?反而更積極於花時間賺錢,甚至花時間跟金錢去諮詢專家解決親子問題呢?
好像又離題了,其實我是因為最近有一位網友問我的問題,才會想寫這一篇。

網友問我:我走過華德福,走進體制內,這一路的體驗應該很深刻,那該怎麼選擇孩子的學校呢?
過去的我們很焦慮,因為不懂不了解,深怕選擇錯誤而焦慮,因此以前為了孩子的就學準備,我們夫妻倆最少看過或參加過十幾個學校說明會。
這麼認真去了解學校,去了解理念,去了解到底教甚麼學甚至吃甚麼?但結果就一定會作出正確的選擇嗎?
不!事情絕對都不會如表象呈現的簡單,很多事情需要親身去經歷,你才知道你所追尋的所想要給孩子的到底是甚麼樣的教育?
後來覺得只要學校離家裡近,老師OK,花在通勤時間少,反而有多點時間可以作自己喜歡事情或帶孩子走路回家。

陪伴孩子在華德福幼稚園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關於自我的了解與成長,關於人,關於合乎自然節氣的教學,關於美的氛圍。
了解越多,越發現自我的不足。應該說自信心的不足!面對孩子,應該是最親近最了解的,卻把所學來的教養觀念拿來綁手綁腳。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去思索為什麼當初史丹納先生會主張這樣的東西?結果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把選擇全部交託給學校而毫不思索懷疑。

繞了一大圈,了解越多,越覺得教育理想需要隨著時代改變跟修正。
所以我從來不說我是個很華德福的媽媽!!不,我只是個喜歡華德福的媽媽,而且我合理懷疑著思考著我聽聞的一切。
前幾天我問就讀小二的小夏哥哥一個問題:讀華德福學校好不好?
他想了想回答我說:很好!因為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又不用考試。我再問他那如果讀一讀像你一樣轉出來呢?他說那就不好了!因為很多東西都不會,很辛苦。

算算時間我們家哥哥進新學校也將近快兩個月的時間,我發現他除了國語的適應比較辛苦外,其他科目都跟得上。
很多幼稚園家長都會被體制內學校的作業、考卷,甚至老師的上課方式處罰方式給嚇到。
但走過華德福跟體制內學校,我發現家庭是孩子最大的支持力量。老師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因為他影響了孩子就學的興趣,面對考試作業甚至作事與人相處的態度。
但通常公立小學是不能選擇老師的,所以家庭這一塊就得花上心力。家長得去了解孩子,尤其是生活態度與觀念的導正很重要。
畢竟我們才是陪伴孩子最久的人,學習這檔事也得家長陪著,老師通常只管學習成果或者作業考試的對錯,孩子來上課只要乖乖的不麻煩就好。

雖然現在看來我們家哥哥的考試成績處於落後的程度,但是我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他對學習還挺有興趣的。
很幸運的是目前為止遇到的老師,都沒有故意用成績或詆毀的言論來對待孩子。負面的能量,不該這樣的傳遞或加諸在孩子身上,孩子還小不會分辨惡意的言論。

過去在華德福的教育,學校老師要求用蜜蠟磚畫生活日記。
現在的美術課老師會要求他先畫出線條再塗滿,但我希望他不要給自己先裝上框架,而且我跟兩個孩子說物體都是立體的,沒有線啊?
這張樹蛙我很喜歡,上周帶他去瑞里看螢火蟲後,我要求他模仿觀光手冊上的青蛙。
過去在華德福學校,他很習慣用幾筆畫帶出主題。
這兩張青蛙,我是覺得神韻畫的很棒!這大概是以前在華德福上課的影響吧?觀察力跟想像力比較豐富。

父母的選擇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該怎麼作才是最好的呢?我相信答案在父母與孩子的心中。畢竟我們都是因為愛孩子而作出選擇的。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lly 的頭像
milly

天空下,我~飛翔!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