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創業失敗所以背負了一身債。
現在當然以還清負債為優先,也因為重新找工作才有機會再看到一些市場的現況。
這一篇我想來談談辦理歇業之後,陪老公重新找工作的體驗。
這次重新找工作,等於是進入四字頭的老公得歸零開始。
在過去的十年,從醫院訓練出來拿到專科,再到醫院及診所工作。
過去的十年健保的點值及給付並不差,所以生意很好的診所醫師,可以養的起第二個醫師,而一周節數也可以在八節左右。
所以擔任負責醫師或合作醫師的薪水給付都還不差。
就因為這樣的穩定優渥環境,沒有讓我們發現其實世界與社會正在一點一滴的改變。
雖然有意識到通貨膨脹,但是卻沒有想到醫療市場也跟著在改變。
結果決定出來試試看,也才有機會跳脫本來的環境,一跳出來才發現原來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早期開業的診所因為投入市場的時間早,所以早已建立一群自己的死忠病人。
而新開業的診所呢?越來越難經營。因為開業診所,尤其都市地區,其實已經十分飽和。甚至有人開玩笑說診所密集度比便利商店還多。
要面對的除了激烈的市場競爭外,還有就是病人就醫觀念及型態的改變。
傳統老人家一定要打針,吃藥的習慣,隨著時間也逐步凋零。
而年輕的一代,不喜歡看病吃藥,通常會選擇到藥局買藥或者多喝開水休息,撐不住或太不舒服才會就醫。
而新一代的病人因為知識水準的提高,所以它們取得醫療資訊的途徑很多,因此在看病這一塊很有自己的想法。
當然年輕人生病的機率也不高,反而會讓他們到診所就醫的原因,是為了外表。
為了爭取機會,不管是感情及工作,他們很在意給人家的外在印象。所以願意花錢投資自己的外表。
也因此很多診所得往這塊靠攏,紛紛選購醫美儀器,或者推減重美容,就是希望多增加一些病人,以免病人數掉的太快。
傳統的幾個專科,也因為這樣的市場變化,而面臨生存上的劇烈變化。
內科診所,早期經營還可以,但是隨著血汗醫院的到處設立,病人寧可到醫院檢查比較詳細。所以內科的生存空間受到壓縮。
婦產科,隨著生育率降低,也不再如以往般興旺。有不少醫師因而轉作醫美,甚至在修另一個專科尋找出路。
小兒科與耳鼻喉科應該是開業量最高的,但是小兒科也面臨少子化的威脅。
家醫科常常被詬病不夠專業,雖然以慢性病患為主,但也得跟醫院競爭。很多醫院還打出50元的優惠掛號費,還有免費交通車可以搭乘,根本不是醫院的對手。
............
其實許多診所多是以看感冒或者腸胃病為主,偏偏這樣的疾病是有淡旺季的。
去年冬天寒冷的時間很長,所以感冒的人數激增,也因此延長了診所的旺季。
但是今年的夏天時間似乎比以往更常,就聽許多開業的醫師說今年的淡季比以往更淡。
面對這樣嚴峻的市場變化,我常覺得開診所面臨的狀況與挑戰不會比一般行業少。
再找工作的過程中也發現,許多診所面臨了一個狀況。
一個人看診的量太多很累,但是也無法讓第二個醫師比較多的節數而有不錯的收入。
因為通常經歷三年五年才撐起來的市場,開業醫也是很擔心合作醫師會打壞自己的招牌。
所以要求合作醫師試作三個月,甚至得跟診一段時間後才能正式上班的情況很多。
上面講的是單打獨鬥的診所醫師。
後來也衍伸出另一種型態的團體作戰。畢竟從投資到成本回收的時間,也已經拉長到三年至五年。
一開始就由兩位以上的醫師合夥開設,大家一起分攤看診節數,但不全部綁在這間診所。
在剛開始幾乎賠錢的狀況下,還有其他地方的收入可以幫忙維持診所的經營。
不過這樣的組合也可以說可遇不可求,畢竟要理念一致才有辦法長久。
還有一種就是找不同專科的醫師來開拓不一樣的市場。像是小兒科搭家醫科,耳鼻喉科搭家醫科,用類似聯合門診的方式來增加病人。
要增加薪水也不無可能,就得作出業績,才有所謂的獎勵收入。但是在衝刺業績的時候又得自己承擔被核刪申訴的風險,畢竟還是得靠健保局過活。
講到這邊也得提提另一種負責醫師的陷阱。
有的診所醫師名義上掛負責醫師,但其實是受聘醫師。
通常這樣的診所多是非醫療的體系當幕後老闆,或者已經開業成功的醫師在開其他分店。
掛負責醫師可以多一點薪水,但也等於跟公司行號的董事長一樣得承擔所有責任。
因此比較惡劣的診所經營者,用負責醫師的大小章到處開票,甚至作逃漏稅等違法事項,後來診所歇業收起來,當然就是掛負責醫師的得出面解決。
為了多點薪水,結果誤入陷阱,這也是得小心。
在陪著老公南來北往的面試過程中,我發現許多精華地段已經快看不見一般科新診所的蹤跡。
能留在市中心生存的只剩自費的醫美、牙科、眼科及皮膚科。
畢竟要付得出高額的租金房貸及員工薪資,恐怕只有自費項目多的診所才能生存。
而且市中心多有方便的交通與比較完善的大型醫療中心,所以一般科要生存也只能往外圍退。
而隨著交通設施的改變及醫院分院越開越多,現在連第二線的市郊也快開不下去。
我想許多診所也都在想要怎麼維持下去?醫療的未來在哪裡?病人在哪裡?
有的診所選擇到很偏遠的地方開業居住,不過到最後也得為了子女的就學而往都市住,開始兩邊通勤的生活。
有的診所選擇轉型,既然本業的病人減少,那就多增加自費項目,盡量多拉些病人。
有的診所為了吸引病人,採取低價策略。推出限額的永久免掛號費或者超低掛號費以吸引病人。
.........令人感嘆的是過去讓人稱羨的醫療業也得面臨這樣殘酷的市場競爭。
這樣下去,一些越來越賺不到錢,又很辛苦的大科會沒有人想去。
現實的環境把醫師救世濟人的理想消磨殆盡,沒有顧好一家老小的肚子就跟本不用談理想。
而且也發現隨著年紀越大,工作也越難找。病人不喜歡老醫師,診所也不喜歡用老醫師。
這邊的老醫師定義是指五十歲以上。年記不是我訂的,而是發現許多診所找合作醫師會以此當標準。
過去在醫院的老醫師備受敬重,因為他也是代表經歷跟閱歷的豐富,但現在呢?年記越大,薪水越低。
所以我的標題是未來十年呢?因為這次失敗的經驗,我們體會到醫療的未來越來越嚴峻。
醫師也得為自己找到第二個專長,甚至得到很偏遠的地方工作,甚至轉業?
我很慶幸是在邁入四字頭的時候出來創業,也在這個時刻發現現實的狀況有多殘酷。
不然習慣過的優渥,花錢不節制,甚至以為自己每月收入很高就貸了高價的房貸車貸,這都是很恐怖的狀況。
結果一個創業失敗除了得背負幾百萬的創業負債,也還得背喘不過氣來的貸款。
最慘的就是發現收入不如當初,也只得賠上健康與時間到處去湊錢來還錢。
幸好我們有省思,所以還有機會重來。下個十年呢?你想好自己的位置該在哪裡呢?
- Jun 09 Thu 2011 20:01
[創業甘苦]找工作,思考未來的十年機會在哪裡?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