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老師通過電話後,老師建議從確認罹患腸病毒開始在家休養十天。
而且上課前最好給醫生再次看過,確定可以上課再回學校。
我這幾天也利用空檔找一下腸病毒的相關資訊。
尤其是居家清潔的部分要怎麼做?因為我實在傷腦筋。
無意間從前幾年的報導知道腸病毒並不怕『酒精』!!
本來我差點去把SARS期間買的藥用酒精搬出來用,結果派不上用場。
原則上要照顧病童又要大掃除真的很累!所以我的作法是將漂白水稀釋。
將稀釋後的漂白水用來拖地,洗廁所(馬桶、洗臉台、地面),擦拭他曾接觸過的地方。
另外垃圾每天倒,衣物跟棉被枕頭都拿去太陽下曝曬。接觸垃圾之後一定用稀釋漂白水噴垃圾桶及蓋子。
還有就是他使用的碗盤杯子,都用烘碗機烘30分鐘並加上紫外線殺菌。
所以家人的衣物放進洗衣機洗,一律加上漂白水,最好在大太陽曬過。
行有餘力,再將玩具泡稀釋漂白水之後大太陽曬,或者噴稀釋後漂白水裝黑色塑膠袋再曬。
另外學校帶回來的東西,全部都泡過稀釋後的漂白水並且曝曬。連牙刷都丟掉換新的。
目前小夏的狀況越來越好!不過就是食慾還是不太好,食量很少。
剛剛我家小綠跟我說喉嚨痛,我開始擔心小綠已經是下個受害者了。
附上我找到關於腸病毒消毒清潔的文章,提供給大家參考。
轉載文章來源:http://www.nownews.com/2008/06/28/545-2296114.htm
漂白水、陽光、高溫 腸毒剋星!(2008/06/28 00:46) 噴酒精也殺不死腸病毒? 記者陳世旺/台中報導
腸病毒流行疫情尚在高峰期,家中有幼童,除了勤洗手和少進出公共場所以外,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傅雲慶建議用漂白水和陽光或高溫來預防最有效 。
傅雲慶指出,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有抵抗性,如清潔消毒劑、酒精 都不能殺死腸病毒,只有漂白水是腸病毒剋星。陽光有紫外線或是攝氏50度以上高溫都可消滅腸病毒。腸病毒常藉著口沫、接觸、排泄物來傳染,尤其排泄物1到3個月都有可能排出病毒再傳給別人。所以有感染腸病毒者衣物,傅雲慶建議,最好用熱水或漂白水洗過。
漂白水使用方式如下:家用漂白水1湯匙〈喝湯用湯匙約20CC〉稀釋5公升的水〈大寶特瓶1瓶約1250CC,裝4瓶〉擦拭常接觸的物體表面,清洗後最好接受陽光照射。
傅雲慶指出,在60多種腸病毒中,71型腸病毒最凶悍,喜歡侵犯神經系統,腦幹是心臟血管中樞,71型腸病毒患者皮膚黏膜會出現手口足病,其中1/500腦幹會發炎,腦幹發炎病患又有15%會罹患心臟衰竭,此時要用體外循環手術〈葉克膜及左心室輔助器〉,才不會有後遺症,否則容易引起腦缺血造成神經殘障。 葉克膜醫療設備是一般基層醫療院所沒有的,家長和醫師要格外小心,以免延誤醫治黃金時期,台中市衛生局也發佈本市6家腸病毒重症後送醫院,24小時待命。
轉載文章來源: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34955
生活4要點 防堵腸病毒 2008/07/08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整理;資料提供╱李秉穎、林應然、周美慧醫師、衛生署疾管局】
腸病毒沒有特效藥,預防腸病毒也只能夠勤奮些,從個人衛生習慣到居家衛生都要做好,讓腸病毒「無孔可入」。
1.肥皂洗手一定要
洗手是老生常談,卻是保持衛生第一要務,由於酒精無法破壞腸病毒結構,市面上的乾洗手只能幫助減少細菌孳生,但要消滅腸病毒,「肥皂」才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出門在外不妨準備小肥皂,搭配正確的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
不只是小孩,大人也一定要勤洗手,今年腸病毒案例中,不少是還未就學的小朋友,其實不少感染來自家人,大人感染多數不會產生症狀,最徹底的是回家換上乾淨衣物、正確洗手,加上漱口、洗臉後,才可以親近孩子,較大的小朋友出外返家後首先也要徹底清潔。
2.衛生習慣要做好
腸病毒最容易入侵口腔、鼻黏膜,從小處注意起,告誡小朋友咳嗽時掩口,減少病菌散布。挖過鼻孔要洗手,也不要將手放入口中,減少糞口傳染,洗手後也勿再摸其他部位,大人也不要跟小朋友共飲共食,也不要用手、或是口餵食物。
3.環境衛生不可少
居家或教室環境要保持清潔、通風,大約一周兩次來徹底清潔,尤其是常接觸的門把、桌椅等表面,從學校帶回家的文具、書包,以泡製200ppm含氯漂白水來清潔、消毒,可取家用漂白水1湯匙,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攪拌均勻。腸病毒不耐高溫,因此食物、餐具加熱處理、衣物浸泡熱水,將清洗完畢的物體移到戶外曬太陽,填充玩具可用黑色大塑膠袋包裹置於太陽下曝曬,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4.送醫、隔離要警覺
腸病毒感染的典型症狀是手足口病、疹性咽峽炎,屁股上的疹子也別忽略,若有發燒、嘔吐、活力不佳,或是肝炎、心肌炎、腦膜炎、肺炎等表現也應特別注意,尤其腸病毒潛伏期平均約3到5天,在發病前幾天就有散播能力,有症狀就避免把孩子帶出門,照顧者無法判斷時,也要提早到醫療院所請醫師診治。
較大的小朋友、大人也要小心,尤其病毒會在腸胃道繼續增生,所以第二個以後的感染者都比較嚴重,家中有小孩染腸病毒,應想辦法與其他小孩隔離,在痊癒過程中,病毒仍會從糞便排出,並持續1到2個月,所以飲食、解便一定要洗手,其他用過的東西也要記得消毒。
【2008/07/07 元氣周報】
資料來源:嘉義市衛生局http://www.cichb.gov.tw/other/bus_detail.asp?bus_dtl_id=1015
腸病毒預防保健、治療照護
(一)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但可透過簡單的衛生保健動作,有效降低感染的機會 。
(二)腸病毒的預防方法:
1.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
3.生病時,應儘速就醫,請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
5.流行期間,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
6.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
7.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
8.兒童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9.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三)腸病毒消毒方法:
1.消毒方法的選用:
(1)腸病毒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如抗微生物製劑、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
(2)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
(3)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月以上,但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4)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
(5)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
2.含氯漂白水之使用方法(使用時請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
(1)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之漂白水。
(2)針對病童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建議使用1000ppm之漂白水。
(3)以泡製500ppm含氯漂白水為例:
a. 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5到6%)5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至20cc)。
b. 加入10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8瓶即等於10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3.環境消毒重點:
(1)不需要大規模噴藥消毒。
(2)只需對於常接觸物體表面(門把、課桌椅、餐桌、樓梯扶把)、玩具、遊樂設施、寢具及書本做重點性消毒。
(3)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二、治療照護
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只能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打點滴等),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7到10天內自行痊癒,僅有少數患者會出現嚴重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