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回到體制內之後,小夏哥哥的校內功課的確有慢慢跟上。
但是最讓我傷腦筋的是放學後的寫功課。中年級的課程一周五天中有三天得到下午四點才會放學,所以放學回家之後,如果想要順利在九點半前入睡,那勢必得在五小時內完成吃飯,洗澡,玩,寫功課跟準備隔天上課的東西。如果是有補習或者學才藝的小朋友,還得把五小時時間硬擠出一個半到二個半小時,扣一扣真的可以運用的時間非常少!除非你放棄早點睡或者放棄補習?
直到現在轉出華德福體系快兩年的時間,我還是對於課業的完成很傷腦筋!為什麼?因為他已經習慣一回家就是要好好的玩跟放鬆。結果就是往往要拖到距離睡前不到二個小時的時間(我的理想是最慢九點半的上床),他得完成洗澡,學校的功課跟隔天準備,當然匆匆忙忙的結果都是延遲了上床的時間,作業的完成度不佳,甚至精神不佳一邊寫一邊睡。

好幾次我都跟他談過要不要先完成作業?就像你吃便當,都把好吃的雞腿留最後面才可以慢慢享用啊!你看妹妹就是一回家就先坐在書桌前完成功課,這樣他才有時間可以好好玩阿。先苦後甘不是很好嗎?小夏哥哥聽了之後問我說:那有沒有先苦後甘再苦的?我說你可以試試看哪一種方式你比較喜歡。
今天我想了想哥哥說的話,也許我忽略了他所指的先苦後甘再苦是指他在學校上整天很辛苦!因為常常被處罰不能下課,所以他覺得回家之後放鬆好好玩玩再來寫功課可以嗎?
我發現對小男生來說,上學不是一件挺開心的事情!因為男生比較粗枝大葉,動不動就會被記X或者因為連坐法而被處罰。如果再加上因為功課完成度不佳或者上課講話搗蛋之類的處罰,應該從低年級開始就常被處罰不能下課,或者放學時間得往後延。
隨著男生年紀越來越大!其實越需要發洩一下過多的精力。如果又剛好在課業上表現不佳,那去上學根本是件苦差事,每天去上學的期待應該是跟同伴可以好好的玩跟較量一下!可惜現在的社會變化太多,爸媽得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才能換得更多的錢以保障家庭的生活水準。因此小男生的苦悶,還有情緒與衝突的問題一直被壓著。從學校換到安親班,然後回到家跟父母講沒幾句話就得寫功課跟睡覺了。唉!我們無法扭轉這個世界的改變,因為我們也得跟著去改變去適應。
拉扯的過程是痛苦的!但我希望我能夠有更多的耐性與愛去陪著孩子面對,也希望我們家哥哥可以找到一個他最想要的時間安排方式。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個孩子都有一本可以跟父母留言的留言本。
今天小綠妹妹再把留言本翻出來,看之前我們的對話,也重新訂正他的回覆。
他在新的空白頁上畫了一個她想像中的小樹妹妹,希望媽媽也來畫畫看。
的確好像太忙著過生活的每一天,卻忽略了留下些甚麼?一轉眼也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個月。
其實父母跟孩子的一些對話,即使隻言片語他也會記得的。當然父母的記憶力也是會衰退的,如果可以寫下來或畫下來,久久溫習一遍我想會是彼此最好的寶貴回憶。愛也是需要寫下來的!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逛賣場巧遇兒子以前的同學,寒暄聊了彼此的近況,也對各自的選擇的教育方式有了小小的討論。
我們家走出了華德福,回歸體制內也已經將近兩年。言談中我還是清楚的看見當初走體制外的家長對於現制教育的擔憂。而很大的原因來自於"壓力"與"限制"。
我相信父母都是愛孩子的!所以希望孩子可以快樂成長。因此看見現制學校對於學生的教育及管理方式,還有課後安排滿滿的安親與補習,都覺得孩子壓力很大!甚至應該非常的不快樂。而當時的我也是擔心在"現制"的教育體系內,孩子受到"限制",只懂得追逐成績只懂得課內的東西,卻沒有看到其他部份的成就感與興趣,甚至因此否定自己。其實我覺得這樣的擔憂一直都是存在父母的心中。
過去的成長環境,只要可以溫飽,可以有書讀就不用去做工或者種田。而現在是父母都會盡力去工作去賺錢就為了讓孩子可以有好的環境。加上孩子生得少,父母就更捨不得孩子承受壓力或者痛苦與處罰等負面的情緒。
但是父母可以一輩子幫孩子承擔壓力或者任何他不想面對的情緒與事件嗎?而這樣作的父母是不是也剝奪了孩子學習與面對的機會?孩子學到的是逃避,是只要有爸媽就搞定了。也難怪現在很多媽寶爹寶的,樣樣都是爸爸說媽媽說!一遇到問題就躲到父母後面,永遠長不大。
我是覺得成長的過程得有適當的壓力。就像我勾的這隻毛線企鵝一樣。要把它塞的好看,得把裡面的棉花壓一壓再填充進去。不然沒有經過壓的這個動作,很快地娃娃就會容易變形。當然塞太滿的棉花也會讓娃娃變得一點彈性都沒有。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面的陽台總是這四個方位中最不受陽光所眷顧的。
也因此在植栽或園藝書中幾乎都很少提到北面的陽台可以有甚麼樣的美麗與變化。
我們家是南北向,偏偏所有植栽的陽台都在北面。
沒有陽光眷顧的先天優勢,但卻因此而有許多意外的驚喜。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累了!該睡了。
今天挺著大肚子等看診,結果都被誤認為來產檢的。
這是懷孕後第二次乳房外科追蹤。
上一次追蹤是擔憂藥物對懷孕的副作用。經過這三個月幾次相關的檢查,現在的心中大石終於落下。
我問醫師可以哺乳嗎?也可以自然產嗎?醫師說跟其他孕婦一樣。
只能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幸好結果都是正常。我想到剛在侯診時遇到兩個都因為乳房鈣化點而來追蹤的病患,他們擔心著開刀還有後續的問題。其中一位陪診的媽媽跟我說她才開完二次刀,現在進醫院都會怕!我安慰她們說現在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早期發現定期追蹤才能爭取到好的存活率,活著就有希望。
而且生老病死本來就是人生必經之路。只是醫院是個縮小版的世界,更是每天真實上演。
其實無常就是人生!只是如何面對?這就是個人的智慧與際遇了。
抽完血步出醫院,我摸摸十八週大的肚子,小樹寶寶我們要一起加油!

mi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